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 | 三八线上的感慨(上)
作者简介
唐虔 1950年生于北京,在清华园长大;1968年从清华附中到晋西北农村插队;1973年进入山西大学学习;1978年考取研究生和国家公费留学资格,次年赴加拿大温莎大学留学,获得运动生理学硕士和生物学博士学位。
1985年进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先后任二秘、一秘,从事中加高等教育交流和留学生管理工作。
1989年回国,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后改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综合处处长,1992年调任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朝鲜战争1950年爆发,三年后停战,板门店作为停战谈判和签署停战协议的地点从此扬名世界。令人遗憾的是70多年过去了,朝鲜半岛仍然被那条“北纬38度线”分隔为两个国家。不过,以我与朝韩两方人民接触的亲身体验,我感到他们都深切盼望国家能够和平统一。只是分裂日久,双方的不信任感非一日能消除。但我总认为,朝鲜半岛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恐怕不是任何人能够阻挡的。因此我在对韩朝两方进行访问时,一直想亲眼看一看这条“三八线”。韩朝双方都把我当作他们的好朋友,以这种特殊身份,我希望从南北两个方向去看看这条分界线。
2002年,作者在朝鲜板门店军事分界线留影。
从韩国一面去“三八线”很容易,韩国的许多旅行社都有探访“非军事区”的一日游。但此前我多次到韩国访问,都因公务繁忙而未能如愿。一直到2004年我才有机会在韩国官方安排下实现从南方一侧探访“三八线”的愿望。
那时从朝鲜一侧去“三八线”并不容易,需要经过特殊安排。2002年1月,我第三次访问平壤,离开巴黎前我向朝鲜常驻团提出想去参观板门店。副代表说去板门店要向军方提出申请,通常需要一定时间,不过他表示会尽力而为。当我到达平壤的时候,接机的朝鲜官员就告诉我,已经获得军方特批,可以去板门店。他说,一般这个程序需要20天,但外务省告诉军方我是特殊客人,所以在一周之内就获得了许可。
2002年1月28日是个星期一,早上8点我在外务省一位处长和一位翻译的陪同下乘小车从平壤出发向南方驶去。出了市区,汽车驶上一条朝向南方的高速公路,路很宽,每个方向可以三辆车并行,中间是半人高的松墙作为隔离带。路面有些失修,不十分平整,但是在绝大多数路段司机都可以开到时速100公里。整条路空空荡荡,只有我们这一辆轿车在跑,大约每15分钟可以遇到一辆对面方向驶来的车。
2002年,在板门店与陪同参观的朝鲜人民军军官合影。
陪同的朝方官员告诉我,朝鲜半岛北方山地占了80%,可耕地很少,故粮食自给有困难。南方70%是平地,故农业发达。我仔细观察路旁的山地,山上有稀稀拉拉的明显是人工栽种的小树,不到一人高。
远一些的山上都光秃秃的,只有一些荒草。陪同官员说,朝鲜费了很大力气绿化荒山,但成效不彰,主要是因为山上实在不适合植物生长。公路旁偶尔可见一些村落,通常是两层楼,墙壁刷成白色,据说朝鲜人喜爱白色。朝鲜农村传统的房子只有一层,近年来许多改造成两层,有个名称是“农村文化屋”。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没有追问。村子外面的山上总是树立着朝文的标语,和中国的农村有几分相似。
大约走到一半的路程,司机忽然减速停车,原来是有一个路障挡住去路,一个朝鲜人民军的哨兵挎着冲锋枪从路旁的哨所走出来。这是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士兵,面孔风吹日晒成紫红色。陪同的处长打开车窗说了几句话,我隐约听到“代表团”和“板门店”几个字,因为朝鲜语有些词与中文很相似。士兵向车后座上的我望了望,脸上露出很淳朴的笑容,点点头,把路障移开,然后向我敬了一个军礼。我问处长他刚才说了什么,处长说,我告诉他这是去板门店参观的外国代表团,他就放行了。我们的车越靠近板门店,这种检查哨就越多,检查也越仔细,由此可以感受到越来越接近军事分界线的紧张气氛。
平壤到板门店的距离是168公里,我们的车开了近两小时,先经过开城郊区,然后停在板门店大门外。这是一座水泥的大门,有持枪的人民军岗哨。处长说约的时间是10点,我们到早了。
我走下车,四周极其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谁又能想到再往前两公里就是当年战火纷飞的“三八线”呢。10点差1分,一辆三菱越野吉普车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车门打开,下来三个军人。陪同的官员迎上去与他们握手寒暄,然后将其中一人引到我面前,介绍说这位军官姓赵,中校军衔,是军方派来的陪同人员。军官上前与我热情握手,用朝鲜语表示欢迎。另外两个军人都很年轻,每人腰间都佩有手枪,是警卫战士。陪同的官员解释说,军方十分重视我的来访,故派来一位中校和两名警卫陪同,是很特殊的礼遇。
检查站的板门店的展室朝鲜人民军战士正在讲解板门店地图。(网络图)
我们首先被引入路旁的一栋建筑。这是一间展览室,中间是板门店和周围地域的模型,墙上是一幅朝鲜地图。中校介绍了朝鲜战争和“三八线”的历史,说如今这条军事分界线仍将朝鲜半岛分为两个国家,它切断了150多条公路和3条铁路。在南北双方沿线有两公里的非军事区,按照停战协议,在此区域内双方不得部署任何重型武器。在朝方一侧,非军事区内还有一个村庄,住着150户农民,从事农业活动,以示朝方的和平诚意。他指着模型内的两栋建筑说,我们将先参观当年停战谈判的会议室和停战协议签字的旧址,这两栋建筑都在北方境内。
赵中校陪同我们进入板门店的大门,哨兵一一检查了随行的朝鲜官员的证件。随后一名警卫上了我们的车,跟随着三菱吉普驶上一段仅可容两辆车并行的柏油路。路面不大好,两旁是长满杂草的荒地,这就是非军事区。据说双方都在非军事区埋有大量地雷,以防范对方的攻击。在明媚的阳光下,非军事区一片寂静,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肃杀之气。通过一个检查哨,两辆车前后驶入一个院落。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低矮的松树球修剪得十分整齐。
停战协议签字厅
(网路图)
先参观一间简易房,这是当年朝鲜停战谈判的会场。房间不大,中间是一张铺有绿呢台布的长桌,两侧各摆有四把椅子。赵中校让我坐在北侧中间的位子上,说这是当年朝中方面首席谈判代表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的座位。中校介绍说,当年的停战谈判从1951年开始,最初在开城谈,美军方面每次过界车上要插白旗,感觉很不爽,所以后来改在板门店的这间房子里谈。中间打打谈谈,历时两年,直到1953年7月才达成停战协议。
停战协议签字厅内的朝方的签字方桌,盒内存放的是停战协定副本。(网络图)
赵中校特别提到:“我们在朝鲜战争期间得到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有力支援,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就牺牲在朝鲜,我们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以鲜血与生命的支持。”听到这些话,我心中感到几分激动,也感到几分欣慰。
未完待续~
图文 |《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
作者 | 唐虔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